搜索
你想要找的

# 热门搜索 #

建党100周年70周年校庆卓越育人学术育人不言之教幸福之花

3月26日 王卓异:从《花木兰》(1998)到《花木兰》(2020)——在妥协中的进步(2024年第4场百场校级学术讲座)
2024-03-26 18:00:00
活动主题:从《花木兰》(1998)到《花木兰》(2020): 在妥协中的进步
主讲人:王卓异
开始时间:2024-03-26 18:00:00
举行地点:闵行校区人文楼4108
主办单位:中国语言文学系、人文与社会科学研究院
报告人简介

王卓异,美国汉密尔顿学院(Hamilton College)东亚语言文学系终身教授,曾获聘广州中山大学中文系境外专家。王卓异从事中国电影史及华语电影与好莱坞的比较研究,出版过专著Revolutionary Cycles in Chinese Cinema 1951-79(美国Palgrave MacMillan出版社,2014),与他人合编论文集Maoist Laughter(香港大学出版社,2019,荣获由美国大学及研究类图书馆协会颁发的2020年度杰出学术著作奖)及Teaching Film from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美国现代语言学会, 即将出版),曾在Arts,China Review International,Chinese Literature Today,Chinese Literature and Thought Today,Journal of Chinese Cinemas,Journal of Cinema and Media Studies,Prism: Theory and Modern Chinese Literature,Taiwan Lit,《影视文化》、《文学与文化》、《文艺研究》、《北京电影学院学报》、《理论照亮材料》、《凤凰周刊》等学术刊物、论文集和杂志上发表中英文论文、书评、影评及历史文化评论三十余篇,并受邀为美国、英国、加拿大、菲律宾、新加坡、马来西亚及两岸三地的教育机构和组织进行了一百余场学术演讲。

内容简介

2020年,迪斯尼公司推出了由1998年同名动画片改编的真人版影片《花木兰》。该片力求在性别与文化观念等方面修正原版动画中存在的问题,在新的时代谋求更大的成功。然而,与预期相反,这部电影无论在票房还是口碑上都遭遇了滑铁卢。很多人认为,真人版《花木兰》仅仅是又一部在艺术上失败、在文化上缺乏敏感、有严重“东方主义”问题的迪斯尼电影。 本讲座将提出不同的观点。讲者认为,真人版《花木兰》更像是一扇窗,展示了跨文化电影的生产和接受过程中性别、种族、文化、政治等问题多元交织所形成的张力。虽然影片最终没能令人满意地解决这些纠缠在一起,彼此不乏矛盾冲突的问题,但它所做的重述花木兰传说的努力依然具有不可忽视的进步价值。讲座将在迪斯尼产品的性别与文化语境中,对比动画版与真人版《花木兰》,分析后者取得的进步,不得不做出的妥协,以及陷入的困境,并以此为基础讨论今天的跨文化产品在传递进步理念时所需要面对的现实层面的挑战。